古人历练人生分为四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显然,“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
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常挂在中国人嘴边,那就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独。
君子,慎其独也。
“ 《中庸》有言:“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依旧慎言慎行,不自我麻痹欺瞒;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还能保持清醒,不妄言也不非议。
切莫认为事情能隐瞒,就可以去做;不要以为旁人不知道,就去口出妄言。一个人的时候,更应该防微杜渐,自爱自重,保持分寸。
慎独,是一种高级的自律。
慎独,说到底,就是一种生命的高度自律,用思维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知行合一。外不欺人,内不自欺,上不欺天,君子当以时刻慎独处之。
子罕拒宝
相传春秋时期,有人在宋国边境得到了一块璞玉,将其献给国相子罕。子罕见其很是喜爱,却拒绝接受,献宝者说道:这是我珍藏的一块宝玉,特此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我收下了你的玉,你我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子罕之所以不肯受宝,原因在于对于自我的道德操守具有极大的期许,从而能够做到洁身自好,在财富面前能够成功战胜贪欲。
相信每个人做事时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受所见所闻之影响,心绪会在点点滴滴之中发生变化,慢慢的迷失自我。
所以说,做好“慎独”,每一件事都要坚持初衷,洁身自好,不要以为旁人察觉不到就可以懈怠,其实真正受骗的只会是你自己。
慎独,是一种高级风范。
懂得慎独的人,从不把独处当做孤僻,不合群,反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成长,一种境界。
鲁迅说过,猛兽总独行,牛羊才成群。优秀的人从不浪费时间于扎堆热闹,忙于无效社交,而是专注投身于自己的事情。在独处中思考,在独处中整理自己、深耕自己、成长自己。
不合群从来不孤单,反而恰是一种灵魂的优秀。
“ 庄子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一个人的智慧从沉默开始,一个人的成熟从学会独处开始,一个人的优秀从慎独开始。”
只有在独处时,才看得清自己的内心,才能意识到在这个世界,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活出自己才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再多的缤纷热闹只是假象。
自古以来,慎独就是先哲们追求的修身境界。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慎独,于他人是坦荡,无愧于心;于自己,则是心安。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做事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