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商训》全集

商圣范蠡《商训》全集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范蠡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陶朱公范蠡著有《陶朱商经十八法》,分为三谋和三略,是为:人谋,事谋,物谋;货略,价略,市略;这三谋三略,乃陶朱商经十八法之要义。后世还流传有陶朱公《商训》、陶朱致富《十二戒》等,下面把陶朱公商经全文整理给大家,希望对做生意的朋友能有所启发!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精读)

陶朱公经商十二则

1、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2、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3、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4、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6、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7、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8、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9、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10、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11、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12、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精读)

陶朱公经商十二戒:

1、勿鄙陋,应纳无文,交关不至。

2、勿优柔,胸无果断,经营不振。

3、勿虚华,用度无节,破败之端。

4、勿强辩,暴以待人,祸患难免。

5、勿懒惰,取讨不力,账目无有。

6、勿轻出,货物轻出,血本必亏。

7、勿急趋,货重争趋。须防跌价。

8、勿昧时,依时贮发,各有常道。

9、勿固执,拘执不通,便成枯木。

10、勿贪赊,贪赊多估,承卖莫结。

11、勿薄蓄,货贱贮积,恢复必速。

12、勿痴货,优劣不分,贻害非浅。

早起(经典)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1.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2. 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3. 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4.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5. 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

6. 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生;

7. 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

8.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9.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10.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11.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12.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13.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14.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15.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16.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17.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18.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陶朱公五字商训:

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早起(经典)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一、《三谋》: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二、《三略》:

《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 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

有一种素养叫做等人把话说完!

大商之道!

大商与小商的区别:

于已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于人有利,于已无利者,非商也;损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大商之经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国;孙子,吴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变法;其学问之精深,道法之玄奥,意气之宏远,境界之高明,岂是空想妄论之辈,俚谚俗语所能达到的。

大凡天下之学问,万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道是河,术是舟;道是舵,术是桨。无河无以载舟,无舟难以渡河。无舵则无方向,无桨则无动力。所以,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谋者,韬略也,汉书艺文志云:谋略,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天下之谋略,无论应用于何时何事,时谋,地谋,人谋这三则。

“两权相害取其轻!”

“无事时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弥意外之变;有事时如无事般镇定,才能消局中之危。”

在经商的过程中,或是日常生活中,如果利益双方得不到平衡,那么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那么最终谁的目的都达不到。

予,就是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最好办法。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利益各方之间的平衡,最后达到了取的目的。

逞强蛮干是绝不行的,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要懂得商道之本,还要善于审时度势,沟通权变,要善于联系各色人物,调和各种矛盾,明辨祸福利弊,也要善于转输货物,商略价格,拓展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下棋的最高境界是和棋!利缘义取,大商无算。



中国历史的长河浩瀚多彩,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更是一个风起云涌,英才辈出的 时期: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 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百家争鸣。兵家 名将也不乏伍子胥、王翦等士,而政客中管仲、如、李悝、商鞅等也都政绩卓著。

在这些闪烁的群星中,有一个很特殊的 人,他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 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政治生涯走到 顶峰时又适时隐退,改走从商之路,从商 19年中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 家危难,百姓流离时又散尽家财,救济苍 生,后被世人奉为文财神。这个人就是中 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 政治家、圣的范蠡。可惜的是,对于这样一个为官 即至卿相,经商速达千金的旷世奇才,历 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却并不多。

有一种素养叫做等人把话说完!

(范蠡与西施)

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 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 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其身上的 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还是值得我 们今天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学习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范蠡,了解一代商圣的传奇人生与其行于道而高于技的商道理念。

德为立身图强之本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 幼时家境贫寒,但范蠡从小就酷爱读书, 十几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 博的学识,而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 速洞察事物本质,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 能力。

范蠡青年时,在周围人看来却是思想疯癫 的人,因为范蠡常和大众的观点不同,有 时语出惊人,使人目瞪口呆,因此,和他 接触的人都说他是疯子。其实他有时是不 屑与某人交谈,更多的时候则是其准确地 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的更深刻与透 彻,别人没法理解而已。无论从商还是从 政,这种迅速洞悉事物本质并准确果断地 做出决策的能力都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成 功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范蠡在20岁时遇到文种,两个人一见如 故,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与文种都是楚国人,但是,当时楚国已经 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自大,皇亲贵 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于是范蠡和文种 投奔越国为官。初到越国,范蠡和文种并 未受到越王的重用,不久,势力相对弱小 的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败后另投他处或叛离投吴,而范蠡与文种 对越王不离不弃,因此得到勾践的重用, 范蠡更自愿随勾践赴吴国为奴。

吴王夫差知道范蠡是个大才,几次劝范蠡 离开勾践,封赐显爵,范蠡不为所动。奴的三年时间里,范蠡同勾践夫妻一起耕 作劳动,粗食君臣之别,时刻敬主、护主,三年如一, 不离不弃,让吴王即赞许又羡慕。王在范蠡经过的路上扔了一块黄金,范蠡 经过时丝毫没有犹豫就跨过黄金,径直离去,从此吴王才打消了劝范蠡降吴的念头。

其实范蠡忠诚的不仅是勾践,更是在履行 对自己人格的承诺。在现代社会中,像范 蠡那样笃信诺言,处顺境不骄,于逆境不 疑的为人品格已经弥足珍贵。甚至按照现 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只是一种 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 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 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在有聪颖的智 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我们今天的企 业中,不乏因为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了 企业发展的领导者。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今天这个急功近 利的社会中,能深刻感悟此中道理并亲身 例行者,想来不会有很多。而那样去做了 的人,虽然暂时可能会被社会的主流思想 所嘲笑,甚至吃一些小亏,但是,最终大 成的,还是这些以德为本的人。

有一种素养叫做等人把话说完!

儒、道相济的思维哲学

儒家的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方 正的治国大道,是春秋战国及以后各个历 史时期处事、治国的主流思想,甚至一直 沿袭至今。道家思想则追求道法自然,虚 静无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道家思想者 中很少有人从政,因此,在当时基本没有 以道家思想领导与管理国家的领袖阶层。

而范蠡有一个开放睿智的头脑与宽广的胸 怀,其兼具儒、道两家之长,更广纳百家 之思,又不囿于其中,跳出百家,形成了 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的思想特点构成了 独特的,即有儒家的礼信才德与直勇,又 有道家,应天时,融入自然,顺应环境, 借助环境,至韧至柔的特性。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法家、墨家、诸子的治国统军之法,使范蠡之思、之 行,坚时如磐石,韧时似皮革,而柔时又 似湍流入溪,无影无形。

在从政时范蠡就体现出一种儒道相济的思 想与人格特性,也唯有这样的特性才能带 领极衰的越国走出困境。在当今社会,作 为一个处于市场环境复杂,企业生存艰难 时期的企业管理者,正应该具备儒、道相 济的思维,才能带领企业于逆境中不挫, 顺境中不骄,客观机敏地应对宠辱,并发 现其背后的机会。

在吴国为奴时,范蠡与勾践卑膝求全,吴 王夫差要出门时,勾践趴在地上让夫差踩 着自己的背上马,夫差生病时勾践舔舐他 的粪便为其诊病,终于感动了吴王,三年 后放勾践君臣归国,这些委曲求全的计谋 都是范蠡为勾践所出。

春秋时期不乏儒家推崇的,具有“士'精神的 政客,但能够适应环境,委曲求全,想出范蠡这样办法的人几乎没有。由于范蠡的奇谋,勾践也成为了历史中唯一一位能够忍受巨大屈辱与折磨,在逆境中坚韧生 存,怀大志,卧薪尝胆,最终灭敌复国的君王。

勾践被吴王释放回国后,此时的越国处于 百废待兴,国内饥荒不断,瘟疫肆虐,民 不聊生,外部吴国时时监控打压越国,四 周又有其它诸侯虎视。这样的环境下,生 存都成问题,如何迅速走出困境,强大起 来,雪耻复国呢?此时范蠡才真正展现出 其卓越的领导与管理才能。

范蠡与文种规划了“十年生聚'、“十年教 训'、“灭吴九术'等兴国灭吴的策略规划。 越国作为战败国,是不允许有国防的,包 括不能建城墙、不能组建军队、不能打造 武器等。范蠡想出一些妥协的办法:建造 只有三面的城墙,面对吴国的一侧不建设 城墙,并告知吴国,建设城墙是为了防止 匪寇与其他诸侯国的侵扰,但面对吴国一 侧永不建城墙;不让组建军队就秘密组 建“民兵',私密进行训练,各户家中藏有武 器,遇到战事时这些百姓随时可以参战; 不让打造武器,就把炼造场所搬到深山 中,与外界隔绝,以密道往来运输。

勾践回国后,转年就要攻打吴国雪耻,被 范蠡拦住,范蠡认为:现在天时、地利、 人事,条件都不成熟。三年后,勾践再次 提出罚吴,范蠡再次阻止,范蠡认为现在 地利条件有了——周围虎视的国家都已经和 越国建立了邦交,水患也已经清除,但是 此时天时与人事还没到机会。

7年后,勾践再次提出罚吴,依然被范蠡拦 下,范蠡认为,经过7年的休养生息,越国 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反观吴国,连年征 战,虽然依然强大,但是已显疲态,士兵 疲乏,百姓厌战,此时人事已经具备条 件,但是现在还缺少天时。10年后,吴国与晋国争霸,发重兵与晋国会盟,吴国空 虚,此时范蠡找到勾践,告诉勾践:天 时、地利、人事都已齐备,可以出兵了。

出兵后,越军一举攻破吴国国都姑苏,吴 王回兵后向越国讲和,勾践想一鼓作气踏 平吴国,但范蠡清醒的看出,此时虽然占 领了吴国的都城,但是吴国的精兵良将都 被夫差带在身边,因此,并没有伤到元 气,硬拼的话即使获胜,也将是两败俱 伤。而经历此次打击,已触发了吴国国力 开始盛极而衰的转折,不应急于一时,而 是应该顺天时,等待彻底摧毁吴国的机会。

如同孙子在《孙子兵法》“形篇'中所 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 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 胜可知而不可为。',范蠡就是在等待这个 敌人可以被彻底战胜的机会,于是,双方 讲和,越国退兵,待到10年后,吴国外患 不断,国内又遭遇罕见天灾,越国乘机发 倾国之兵,彻底覆灭了吴国。

从范蠡为人、处世、治国、罚兵都可以看出,其深谙道法又不拘泥其中,思维开放、灵活,有刚有柔,是典型的儒、道相 济型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有一种素养叫做等人把话说完!

晓利害,知进退

吴王夫差在彻底失败后,勾践不忍心杀 他,要给他一块封地,让夫差做属臣,夫 差则无法接受失败与屈辱,羞愤自尽。这 又验证了那句话:活着才是赢家,当台风 过后,小草有资格嘲笑倒在身边的参天大 树。勾践与范蠡的胜利也可以理解为是道家思想的胜利。

吴国被彻底灭亡后,勾践举行庆功宴会, 分封功臣,范蠡官至上将军,仅于勾践一 人之下,百官之上。此时范蠡在巨大的成 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分析 了局势:现在能对越国构成威胁的吴国已 经灭亡,其他诸侯国不是离的比较远,就 是周围的小国实力很弱,根本对越国构不成威胁。

也就是说,天下已经太平,这个时候本来 功高盖主就是很危险的,容易让君王感觉 受到威胁,加之多年的相处,范蠡发现了勾践是一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 自己官居极品,树大必然招风。范蠡清醒的认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的时候急流勇退,向勾践辞官,勾践以平分国家为条件来挽留范蠡,几天后,范蠡携妻儿悄然离去。

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曾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中陈述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劝文种也马上离开,可惜文种在高官厚禄面 前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范蠡走后不久, 功劳仅次于范蠡的文种被勾践无故杀死。 文种是一个典型的儒派,认为食君禄,报君恩,建功业,享封赏,是理所当然的 事,没有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没有 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招致杀身大 祸。而范蠡凭借冷静的头脑,敏锐的眼 光,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人性的特点等多 角度,洞察了一切,逃脱了虎口。如果吕 不韦和李斯如范蠡一样,可以看清利害, 不被利益冲昏头脑,也许不会落得身首异处。

我们今天的企业领导者不缺乏逆境中奋起 的精神,但是往往冲过艰难险阻,却倒在 了胜利与荣誉面前。尤其一个企业发展到 了一个相对的规模后,领导者头脑是否冷 静,目光是否敏锐就变得十分重要,更重 要的是在荣耀与利益面前是否能说服自 己,晓厉害,知进退,有所为之后冷静的 分析,应该何所不为,“不为'往往是成就企 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

诚、信、仁、义,成就一方巨贾

范蠡携妻儿与弟子、门客悄然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范蠡自此隐姓埋名,开始他另一段同样辉煌的人生旅程。在齐国范范 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 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范蠡与妻儿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进粗食。反商家精苛细算,盘剥敛财的做法,对待 雇工十分慷慨、亲和。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

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 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 履行合约价格,由此,各国商人都愿意和 范蠡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作 工,虽然表面看来这样做吃些亏,但是却 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使总成 本降低很多。

一次范蠡资金周转不灵,向一个富户借了 10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的借 据出门讨债,不慎包裹掉到江中,几十万 钱的借据和路费都没了,恰好走到范蠡 家,于是投奔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 下,范蠡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额外赠 送一笔路费给这名富户,由此,范蠡的仁 信之名广播天下。之后范蠡为了扩大生 意,三次短缺资金,各富户均主动送钱上 门,帮助范蠡度过了危机,抓住了机会。

短短几年时间,范蠡就成为齐国首富,家 资巨万。据说在齐国闹灾时,灾民听闻其 乐善好施,千里之外都来投奔,领取施 舍,被后人颂称为“富行其德者'。

消息传到齐国国君的耳中,齐王请范蠡进宫,拜其为相国。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三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百姓奉范蠡为神明,朝野中也是颂德声一片。就在 此时,范蠡再次辞官:““居官致卿相,治家达千金,这对于一介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致。久受尊名,恐怕不祥'。于是,范 蠡挂印封金,尽散家财,分赠给好友与贫苦的百姓,随后带着妻儿飘然离开齐国。

可以说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他清楚凡 事物极必反,好事到了极致将向相反的方 向发展,与其等待势的反转,不如适时主 动身。这个道理说来简单,但是在巨大的 名利面前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因为,一旦 获得成功,人的自信心也会增加,很少能 做到主动后退。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也很少 有急流勇退者,似乎商道就是一条不许回 头的路,而企业的发展有时需要的恰恰是 回头与反思。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反思是 为了更加明智,就如范蠡的急流勇退,这 不是道家的消极思想,而是行止于知的睿智。凡事盛极必衰,在顶峰的时候主动退下来是为了有机会攀登其他的山峰,而不 是重重的摔下来,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范蠡举家迁至齐国西北的陶地,再次改姓更名——朱公,又以一介布衣之身,空空双 手之本,再次开创家业。范蠡认为,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齐、鲁,南通 楚、越,西达秦、郑,北连晋、燕,是天 下的中心,非常适合经商,果然,不久此 地就在范蠡的推动下,成为春秋末期东周的经济枢纽,贸易之都。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

大道自然,顺势而为

范蠡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早期的各国 贸易,范蠡对经营贸易的理解是:越国盛 产蚕桑、齐国广耕锄、秦国多冶炼、赵国 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特产与需求,经商 就是促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流,互通有无, 在使各国受益的同时,我们自然得利'。同时,范蠡还经营农业、养殖等,并且总结 出了很多经营方略,其精髓特点为:顺应 自然环境与趋势,预测事物发展规律,而 后,借其力,驱其势。

范蠡认为,天时决定农业,天时变化是有 规律的,所以谷物收成的好坏也是有规律 可循的。他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 灾年出现的大概规律。在一个农业社会, 粮食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其它各类相关商 品价格的波动,那时的贸易也以农产品为 主,顺应这种变化规律来进行贸易,等于 抓住了市场的关键环节,获利自然丰厚。

范蠡总结了按照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自然特点进行灵活差异的经营。经营策 略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 机而动'。他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 意思就是在发生水灾时做车的生意,在旱 灾时做船的生意。因为当水灾时,大家多用船作为交通工具,这样必然导致船舶 的稀缺,价格上涨,而没有用武之地的旱 路交通工具车辆,则大量积压,价格便 宜,这时乘便宜大量购入车辆,待水灾过 去,车辆必然稀缺,价格就会上涨。

在两千多年前,范蠡就根据市场的供求关 系来判断价格的涨落,他提出“论其有余与 不足,便知贵贱。',也就是发现市场是供 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据此调整下一步的 经营策略。他还发现价格涨落和自然规律 是相同的,即商品的波动规律与幅度极 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到极点后就会下落,价格下跌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其 所谓的“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和 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论点完全一致。

范蠡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一套购买与销售的 原则与方法: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 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 对待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在像收藏珠 宝一样精心的把货物存贮起来。等到该商 品价格上涨之后,范蠡认为,应该 “贵出如 粪土',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吝惜地将货物 全部卖掉,不要期待价格会不断上涨,因 为,价格的涨跌是要往复的。

这些理论在今天看来并不深奥精妙,不过是一些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但是却非常 有效,我们往往在华丽的技术与纷繁的诱 惑中迷失了这些最基本的认知——追涨杀 跌,在简单的自然规律面前左冲右突,而 清醒的人则抓住规律,轻松赚钱。在那个文明尚且不发达,更谈不上经济发 达的农业社会时期就综合天时变化、农业 生产、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不能不让我们叹服。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

天下己任,道义于肩

有一句话叫做“无商不奸',虽然说法有些片 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由古至今,尚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采用各种 手段:投机取巧、出等技巧,甚至是违背道德的手段。而范蠡不仅做到了“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更有 一股侠商的气概。

范蠡认为:商人能够牟利的根本是百姓, 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消费者,对待百姓要存 感激之心,予以其回报,这样百姓才更愿 意与你打交道。这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 企业必须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才会回报 给企业以利润的观点不谋而合。道家创始 人老子也有同样的观点:“天地不为自生, 故能长生'。

范蠡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从不急功近 利,对于经营的利润只求成本的10%,不 再多取,遇到灾年等特殊情况,这个利润 比例还会降低,甚至赔钱救济灾民。在那 个历史时期,商品10%的利润率是非常低 的,因为,那时运输极其不方便,战乱、 匪寇导致经营风险很大,做生意的人很 少,属于绝对的买方市场,而且,从当时 的经济发达情况分析,那时还没出现利润 率精确的计算方法,因此,范蠡赚取10% 的利润应该是毛利率,而非净利润。

这样低的利润率却能使范蠡迅速成为巨 贾,主要是其交易数额巨大,其次,资金 从不闲置,迅速周转,范蠡经营的商品从 未积压过,因为其为人信誉好,为商磊 落,更关键的是其商品价格比别人的要低 很多。能做到价格低于同行,不仅是降低利润率,更有赖于范蠡的经营理念:“人弃 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思路,在某种商品 过剩,价格很便宜时大量购入,同时,抛 售那些稀缺,受人追捧的商品。

范蠡一生为避名利而三次迁徒,但名利反 倒一直跟随他,这其中的辩证哲学值得我 们今天的企业家深思。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盛赞范蠡:“范蠡三徙,成名于天 下'。范蠡一生中两次官至极品,三次富过 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但不久后又迅速再至千金。

从政时,范蠡奉行了一个臣子的忠义,为 商时,又尽了一个商人的良心。范蠡真可谓是一个宏略于胸,又悲悯天下的智者。 到了古稀之年,家资富可敌国,儿孙满 堂,88岁时无病而终,后人尊名陶朱公。 范蠡留给后人了多部治国之策与兵法,经 商方面著有《致富奇书》、术》。司马迁用16个字精确的对范蠡进行了概括:“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 富,成名天下'。

相较起范蠡,同样富甲天下,也有“商圣'美 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没有范蠡那么明 智,结局也大不相同。胡雪岩人生顶峰 时,家产近3000万两白银,可谓富可敌 国,生意遍布全国,官至二品,御赐黄马 褂。胡雪岩的为人处事与经营之道深受儒 家的影响,但是却少了份道家的哲思,没 有意识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自然规 律,在事业顶峰,甚至已经出现危机时, 不是急流勇退,固守前功,而是逆势而 为。其在上海开办蚕丝厂,斥资2000万两 白银,高价尽收国内蚕丝数百万担,妄图 垄断中国对外的丝业贸易,而后在高价抛 售,此举激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次 年,胡雪岩手中大量的蚕丝被迫贱卖,亏 耗超过1000万两白银,家资去半。胡雪岩 生意失败的消息迅速传开,官商百姓都到 胡雪岩开办的钱庄提款挤兑,致使资金链 断裂,各地商号倒闭,接着,朝廷下令革 职查抄胡雪岩。最终一代传奇商人在失 意,贫困中抑郁而终。

反观范蠡,从唐代诗人李白在《悲行歌》 中对范蠡的赞赏:“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 名遂身自退。'还有元代诗人王昙在《留侯 祠》中的描写:“君不见五湖范蠡载西施, 一舸鸱夷去已还。'。就能看出,范蠡无论 从商还是从政,都显得那么睿智,无论是 做人还是做事,又都那样洒脱。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

为商大道:简朴而自然

从上面对范蠡的描述我们看得出,从政方 面,复兴一国,覆灭一国,这样的惊天地 之事,同时期的“兵圣'孙武没做到,集儒、 道、法多家之长的范蠡做到了,而同为 吴、越极地显臣的文种与伍子胥却被赐 死。其实范蠡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其技 巧层面的东西并非多么高明精妙,助其成 功的往往是一些最简单,最质朴的,人人 都懂得的道理。但当我们掌握了越多的技 能后,这些质朴自然的东西反倒被掩盖或 遗忘了,而恰恰这些东西是我们绝大多数 人欠缺的大道,用在经商上,就是为商大道。

原创作品今日头条,经零妖贰捌编辑发布,版权属于本网站所有,如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6997

(5)
上一篇 2019-10-08 01:13
下一篇 2019-10-10 01:29

相关推荐

  • 生命之花:绽放与凋零中的深刻宁静

    在我眼中,生命仿佛是一片无尽的森林,四季轮回,生生不息。 初春时分,万物复苏,枝头探出新绿,如同婴儿般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阳光透过稀疏的叶隙,斑驳陆离地洒在嫩芽上,它们在微风中轻…

    2024-11-30
    3740
  • 都市里的孤独旅人:从迷茫到自我寻找

    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我,对大城市的向往几乎成了我的一种病。每当电视里、电影中那些人山人海的城市生活展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心总是被深深吸引。我喜欢那种熙熙攘攘的氛围,喜欢那座满是商场和高楼…

    2024-11-30
    3700
  • 春色满园春意浓

    春风拂面暖阳生,桃花笑语春意浓。绿草茵茵铺满地,鸟儿欢歌乐无边。 柳絮飘舞随风起,翩跹如蝶舞花间。蜜蜂忙碌采蜜忙,蝴蝶展翅飞向天。 溪水潺潺流水声,唤醒沉睡的大地。小鱼在水中游,欢…

    2024-04-29
    1.2K0
  • 无言之爱:淡然中的深深思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情感,它无声无息,却能穿越时空,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头——这就是无语相思。 无语的思念,就像那淡淡的茶香,初尝时并无强烈的味道,但当你细细品味,那份深沉的韵味…

    2024-03-28
    1.3K0
  • 岁月轻舞,梦想如烟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常常被那些璀璨的瞬间所吸引。就像那句诗说的:“如烟如梦,皆是人生至美。” 唯美主义作家们,他们笔下的世界,就是这种如烟如梦的感觉。他们的文字,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

    2024-03-28
    1.2K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列表(1条)

公众号
公众号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