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句话:“吉人之辞寡。”意思是贤明的人说得少。
深以为然,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慎言。
他们能管住自己的嘴,但凡开口,如沐春风;慎言慎行,看破不说破、知理不争辩,知人不评人。
01
看破不说破
精神层次高的人能洞悉人性,看破却不说穿,保持着一种淡然。
试想,看穿对方,说了出来,如果对方是一个君子,或许能成为朋友;但是个小人呢,估计会有麻烦。
曾国藩在围剿太平天国时,驻扎在安徽祁门,当时徽州失守,导致祁门门户洞开,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有一次,李鸿章为湘军将领(李元度)求情,曾国藩没有答应;于是李鸿章想借故去其它地方,曾国藩最终同意了他。
其实,在李鸿章走后,曾国藩长叹一声——李鸿章是不能共患难之人,但始终没有当面说破,替李鸿章挽住了面子,两人依然保持书信来往。
祁门危机化解后,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又顺理成章地回来给老师做幕僚。
师徒再次会合后,曾国藩对李鸿章“礼貌有加于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李鸿章也进一步死心塌地跟随曾国藩,两人关系更加稳固。
虽然看透他人,但不说穿,选择慎言,既能顾全他人,也能给自己留条后路,是处世的一种智慧。
同样,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对杨修之死这一段挺熟悉的吧!
杨修仗着自己聪明,几次三番“羞辱”曹操的智商。
当时曹操喜欢和下属们玩文字游戏,他在新建的花园门上题写个“活”字,大家都说不出曹操的意思,而杨修解释道:门内一个“活”字,是“阔”,曹丞相是要修的狭窄些。
又一次,曹操得到一种酥,顺手在盒子上题名“一合酥”,杨修看见后,就顺手拿起来吃,还说这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这是拆字游戏。
而曹操开始忌惮杨修的“聪明”过分,最终借故将杨修杀死,罪名是挑拨军心。
试想,难道曹操周围那么多聪明人不知道拆字游戏吗,我看未必,大家只是选择了不语,而杨修说破了,显得自己聪明,落得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下场。
因此看破不说,也是一种凡事了然于胸,帮助自己远离是非之人,之地的一种智慧。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得体的“回避”。
02
知理不争辩
西方有句谚语:持久的争论意味着双方都是错的。
试想,争论时间太长,人们往往已经忘记了真理和谬误,只是争个对错。别试图纠正一个比你层次低的人的观点,除非你不怕深陷其中,纠缠不休。
所以与层次不同的人,不必辩来辩去,还是慎言的好。
知理不争论是一种豁达,还能使我们免去许多麻烦。
台湾教授曾仕强讲过一个故事。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
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那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
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
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你跟这样的人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道理。”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生活中,和同层次的人争论,是为了寻求真理,而和不同层次的人,辩论就会演变成争执不休,既浪费时间和感情,还难分高下。在拉低自己品性的同时,也玷污了自己的价值观。
03
知人不评人
知人和识人是中国的一个固有传统,但古人更讲究“慎言”。
《易经》有言——善易者不卜,意思是说:占卜对于懂《易经》的人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们懂得人生定数。其实,每个人都活自己的人生,该有的定数一定会遭逢,何必轻易去评人呢?
知人和识人是我们对周围的一种观察,哪些人可以做朋友,哪些人可以合作,哪些人应该远离,我们做到心中有数就好了,没必要对别人评头论足、喋喋不休。
记得以前读有关曾国藩的书时,看到这样一段记载。
曾国藩在打下了太平天国后,雄踞东南,俨然拥有半壁江山。
这时,湘江名士王闿运来到曾府上。
此时王闿运年纪轻轻,意气风发,对功名并不怎么感兴趣,却深信古代纵横家们的帝王之学,一心寻找明主,想要做开国的功臣。
见面之后,王闿运劝曾国藩不要帮助朝廷,而是拥兵自重,趁机自立,并且要曾国藩以韩信为前车之鉴。
曾国藩见王闿运说得滔滔不绝,却始终微笑不语,只是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比划,只见桌面上写着一连串的“妄”字。
可以想见,曾国藩应该有好几次都想说王闿运狂妄,但他没有当面评价,只是静静的听他说完,委婉的在桌上写下一些“妄”字,避免尴尬,这是一种聪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要走的方向,不要用你自己的眼光随便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你可能并不懂别人的幸福和成功。
轻易评人,妄下判断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让彼此都难堪,下不来台。
曾国藩一生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始终秉持“戒多言”的信条,涵养说话功夫。
生活中,对人对事,看破不说,知人不评,知理不争,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说话的智慧!
事实也表明,精神层次高的人,往往慎言,出口之语,恰到好处。会说话的人,懂得话语留白,谦虚有礼。
作者|哲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