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不读书,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懂不懂得思考才是关键。关于读书中的书,首先要排除掉那些以娱乐、消遣为主的,如网络小说等的书籍。其次我们探讨的是经常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而不是偶尔读书和不读书。
读书,本质上是一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跟所有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手段一样。就像你要达到A这个终点,现有123456这六条路可以到达这个A点,区别只在于这条路是不是好走、沿途的风景如何、到达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的差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就是那一条相对好走、风景也还不错且效率比较高的到达A点的“路”。
一、知识储备
这一点最好理解,也最直观。经常读书的人,无论是知识量、深度还是知识的新鲜度都远大于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人很多知识压根就无法了解到,或者了解的很表面。
在这里,知识还仅仅是知识,还没有形成力量,一旦形成力量,其中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如果你不读书,没有知识储备,后续的力量也就会出现后劲不足的状况。最最简单的例子:你和朋友、同时、老板聊天或探讨问题的时候,你就跟不上他们的思路、理解不了所讲的内容(如果这个时候有比较对象,就更尴尬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问题,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吧?
二、思维方式(经常读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1、经常读书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广度也有深度,更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恰当好处的解决问题;而大多数不读书的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的、肤浅的问题,解决问题也只能从表面简单粗暴的去处理。
因为面对一个问题,你所能做的就是从你已知的“知识库”中寻求答案。比如一个高数问题,你用你已知的中学数学知识来解答,能解答出来的概率是很小的;再比如“你为什么买不起房”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解读就是:因为穷,工资跟不上房价这些。可事实上这并不是关键,里面还有经济问题、土地供给、国家调控、教育和人才问题等等。
2、独立思考能力的差距。经常读书的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独立和理性;相反的则比较从众和感性。比如:一个产品被炒热之后的跟风消费(事实上你并不需要);被媒体、大V或商家的诱导、煽动,而丧失了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做出一些傻气、甚至危害他人的事情。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做木偶,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一根根“线”给操控者。读书所体现出来的好处就是帮你“识别和剪断”那些非良性的,对你没有好处也无任何意义的线。
三、精神层面
从精神层面来讲,人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精神上强大的人是不畏惧现实的,精神上富有的人是不抱怨现实的。而不畏惧和不抱怨的心里是取得成功、收获幸福最大的依仗。而在书籍中,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人生,这一个个鲜活有趣的灵魂,正是富足你精神世界的沃土。
四、包容性
经常读书的人,其包容性是更大的,因为他的学识、眼界、思想不会局限在一个点上。
他们更容易从容的面对一件或好或坏的事,接受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和各阶层的人们融洽相处,能接受热闹也能享受孤独,拥有一颗平常心。
他们会更客观地去思考一件事,并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客观听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做到客观却是很难的,比如与自身(也包括与亲朋友好)利益相关的时候、带有情绪的时候,客观自然而然、不经意的就倾斜了。经常读书的人,懂得这种“主观和自私”,会刻意让自己抽身出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会面临的问题却是无限的、层出不穷的,解决问题除了靠能力,还需要有一颗能包容的心。
五、谈到读书的好处,还有一个东西会被经常提到:气质。
气质,听起来是一个不怎么“实”的东西(这里说的气质不是肤浅的长相和简单的穿着打扮),但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它源于一个人的学识、智慧、经验、才能、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所以说气质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虚。
那为什么说多读书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你的气质呢?回头看一下上面的文字,不难发现答案。
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但是是相对较好的方式。读不同的书籍,其收获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经常阅读专业书籍,则可以让你快速获取“成功人士、聪明人、智者”的经验,这远比你自己摸索要来得快和全。